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

淺談...輪組

在我周圍的車友,我常常聽到他們在討論著...說
「這個輪組很棒、很輕、爬坡很強!」
「哇~~~板輪吔!! 慣性很好、衝速度專用
「這輪組是爬坡輪」
....
...
但是感覺車友們似乎不清楚,什麼是爬坡輪? 什麼是板輪? 為什麼會有"慣性"? 趁空檔時整理一下資料,我來跟各位淺談一下“自行車輪組”以下的文章我不用科學數據、力學計算來介紹輪組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認識輪組。數據...就留給開發廠商及職業車隊去傷腦筋吧!!


滑輪觀念:

各位應該在小學時都有做過滑輪實驗:

  • (下圖左) 施力點若是在滑輪的外圈(藍色圈),負載物在內圈(紅色圈),則可以輕鬆拉起重物。
  • (下圖右) 若施力點是在滑輪的內圈(紅色圈),負載物在外圈(藍色圈),則會非常費力拉起重物。



輪子是如何轉動的?

(如下圖)腳踩下去的力量是經由大齒盤帶動鏈條飛輪,然後拉著鋼絲使輪子轉動。

板輪的慣性是從那來的? 為什麼板輪在平地可以很輕鬆的維持速度?
各位若懂上圖的觀念,我們將輪子套到滑輪圖裡,想像一下,輪框就是滑輪的外圈(藍色外圈),要帶動鋼絲(紅色內圈),推動花鼓、車子前進。
當輪框的板高愈高,鋼絲愈短,輪子在滾動時只要花少許的力量,就可以推動車子前進。
相反的,大齒盤要帶動鋼絲愈短的輪子,要花較大的力量踩;鋼絲愈長的輪子,踩踏的力量就愈少。
也就是為什麼...三鐵的選手,會選用高板輪框;計時賽的選手,會選用碟輪(後輪),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省力,讓輪子在高速時帶著你跑。而低板輪框,適用在爬坡。

另外...上圖所示的外圈、內圈,都是在代表輪框與鋼絲的關係,是要以鋼絲鎖在輪框上的鋁頭(銅頭)為界線。但在市面上,我看到有些輪組的設計,外表看似板輪look,事實上是沒有板輪的慣性、維持高速時應有的省力效應....(冏...如下圖)。
嚴格說起來....騎爬坡時,還滿省力的!! 哈~~~~